
这两年楼市变化真挺大,好多人手里多套房的开始着急了,以前靠炒房赚大钱的那些人,现在不少选择把房子挂出来卖掉。
2024年下半年开始,政策一波接一波松绑,取消限购限售,降首付降利率,本来是想帮刚需买家,结果也给了多套房持有者一个好机会赶紧出手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5年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14.7%,销售面积降幅收窄,但库存压力还在。北京上海这些地方,二手房成交量上去了,可挂牌量也没少,业主让价卖房的事到处都是。
2025年一开头,市场还在底部徘徊,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环比涨了不少,但价格还在往下调。国家统计局70城房价数据,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降的的城市还有不少,二手房降幅更大。
展开剩余79%炒房客以前加杠杆囤房,现在贷款利率虽降了,但持有成本没少,地方财政紧巴巴,土地收入掉得厉害,大家都觉得未来税负可能加重,就抓紧时间变现。深圳广州部分小区,业主直接降价10%多求成交,次新房源特别多。
进入2025年下半年,保交楼推进快了,交付几百万套,买家信心回点血。政策继续发力,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得更多,地方收储存量房,帮着去库存。二手房交易占大头,新房销售现房比例上来了,大家都不想赌期房风险。
多房持有者撤退主要靠二手渠道,平台上挂牌量高位运行,重庆杭州这些城市增速虽慢了,但总量还是历史高点。整体看,这波抛售不是乱扔,而是有序退出,市场在逼着供需重新平衡。
很多人问,这算不算抛售潮?严格说不算崩盘式抛售,但确实有大批早期炒房的人在离场。2025年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活跃,北京预计全年超18万套,上海更高。
业主降价换量,百城二手价累计跌6%左右,环比降幅在收窄。国家层面强调止跌回稳,一揽子政策落地,存量房贷利率统一降,居民月供少了好几百,这也刺激部分人接盘。炒房客撤退带来越多房源,刚需和改善型买家选择多了,议价权回来了。
第一个信号,持有成本在悄悄涨,大家扛不住了。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跑了好几年,2025年地方债压力大,全国推房产税讨论热起来,虽没全面落地,但预期在那摆着。
多套房家庭一看,干脆先卖掉几套省事。三四线城市投资者动得最早,挂牌次新房多。财政收入靠土地的日子不好过了,存量房得流通起来,税改是迟早的事,这直接戳中炒房客痛点。
第二个信号,二手房源子多得吓人,挂牌量居高不下。2025年50多个重点城市二手挂牌同比增两成,一线次新房占三成,二线更高。
北京10月二手价环比微降,但成交稳。重庆大连这些地方,房源绝对量创纪录。。业主让价5-10%成常态,买家捡漏机会多。以前炒房靠囤,现在供大于求,房子卖不动就砸手里,撤退的人自然多起来。
第三个信号,普通人买房热情降了,钱得留着过日子。疫情后大家存钱意识强,2025年住户存款新增10多万亿,很多家庭先保流动性。
新房销售面积同比还降,现房占比升到三成。开发商降价、银行低息都使劲了,但成交就那样。库存去化周期长,二三线压力大,刚需都观望,投资更没人敢碰,炒房客一看需求弱,赶紧跑路。
第四个信号,年轻人不急着结婚买房,需求结构变了。2025年结婚登记低位运行,老龄化加速,城镇化率快70%了。
新生代爱租房,嫌贷款背30年累。居民杠杆率高峰了,收入不确定,投资房没人要。生育率低迷,长远住房需求少,过去靠人口红利撑的市场,现在得靠真实居住需求,炒房那套彻底玩不转了。
这四个信号连一起看,楼市走向挺清楚的,从炒房驱动转到居住为主。2025年投资销售降幅收窄,预计新房价跌1%、二手跌2%,比前年好多了。
政策还在加码,城中村改造、收储库存,高品质供给上。核心城市价格跌势缓了,部分小区稳住。炒房客大批走人,短期价格有压力,但长期帮市场清泡沫。
现在市场分化严重,一线核心区好点,外围和弱二线还得熬。保交楼基本完成,信心在修补。2026年销售估计能稳住,新开工降幅小点。
抛售风波其实是调整必经路,痛是痛,但过去后楼市更健康。刚需朋友可以多看看,机会比前几年多。炒房时代真结束了,房子回归住的属性,大家心态得跟上。
发布于:河南省网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